叔本華在《人生的智慧》中冷靜地揭示:“所有的快樂,其本質都是否定的,而痛苦的本質卻是肯定的!
他認為痛苦是持續存在的:只要生命意志在運作,欲望就會不斷涌現。舊的欲望滿足后,新的欲望會立刻產生,因此痛苦是生命的“常態”,具有“肯定性”。而快樂并非獨立的、原生的狀態,而是“痛苦的暫時消除”。它的存在依賴于痛苦的先在,因此具有“否定性”。快樂是短暫的,當欲望被滿足時,痛苦暫時消失,我們會感到快樂,但這種狀態無法持久——新的欲望很快會產生,痛苦隨之回歸?鞓肥窍鄬Φ,沒有痛苦的對比,就無法感知快樂。
“每一快感的產生,其實就是意欲所受到的抑制得到了消除,意欲獲得了解放。所以,每一種快感都持續相當短暫的時間!边@條規則教育我們,不要把目光盯在追求生活的快感和樂趣上面;而是盡可能地注意躲避生活中數不勝數的禍害。快樂只不過是一場幻夢,但痛苦卻是真正實在的。當我們渴望獲得幸福和快樂時,常常被其虛幻的“肯定性”欺騙,快感不過是痛苦暫時缺席時的短暫喘息,如叔本華所言,它“永遠是否定性質的”。就像擠入演唱會場館的狂熱瞬間,三小時的烏托邦終會落幕,散場后的戒斷反應遠比短暫的亢奮來得更加強烈、更加持久。
叔本華認為:“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個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標準!币粋身體無恙的人,通常不會每天因為“沒生病”而感到快樂。但當他突然患上胃病,每餐都被疼痛折磨時,“不痛”就成了最迫切的渴望。當胃病痊愈,他重新獲得“不疼痛”的狀態時,這種“缺乏痛苦”的感受會被清晰地體驗為幸福。此時,幸福的程度不取決于他吃了多少山珍海味,而取決于他擺脫了多少疼痛。
所以,降低我們的欲求是明智和合理的,我們“必須限制對這個世界的期望和要求”,如此才“更有把握實現這些期望和要求”。這并非要我們消極避世,而是要我們在認清苦樂本質的基礎上,找到一種與生活和解的方式,在減少痛苦的過程中,探尋屬于自己的幸福之道。
版權所有 重慶兩江新區建設有限公司
公司地址:重慶市渝中區棉花街十八號 聯系電話:023-63775956